市場預期好轉 私募股權行業能迎來春天嗎?
宗良向經濟觀察網表示,隨著經濟復蘇、資本市場回暖,私募股權行業也將一改2022年的頹勢,有望迎來穩健發展。
2023年以來A股整體呈現先上漲、后震蕩的格局,截至4月12日,上證綜合指數報收于3327.18,較年初上漲7.7%。
“A股利多因素主要包括經濟金融數據回暖帶動市場信心修復、資本市場吸引力增強帶動外資凈流入,以及資本市場改革提速,政策利好帶動估值修復等?!?月11日,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恒昌宏觀經濟研究室學術顧問、世界金融論壇高級研究員、國家制造強國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2022年銀行業引領型新聞宣傳專家宗良向經濟觀察網表示,隨著經濟復蘇、資本市場回暖,私募股權行業也將一改2022年的頹勢,有望迎來穩健發展。
預期與信心
3月人民幣貸款增加強勁,從2月份的1.81萬億元增加到3.89萬億元人民幣。4月11日,央行公布數據顯示,3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5.38萬億,同比多增7079億。3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5.1%,增速比上月末低0.7個百分點。
“3月信貸保持同比多增勢頭,背后是宏觀經濟繼續修復帶動貸款需求回升,以及政策面延續寬信用基調;此外,在企業貸款總量和結構延續改善的同時,主要受益于消費修復和樓市邊際回暖,3月居民貸款也實現較大幅度同比多增?!睎|方金誠研究員王青認為,展望二季度,伴隨經濟進一步修復,市場融資需求擴大,金融數據、特別是信貸強勁增長勢頭有望延續。但3月金融數據也表明,當前經濟恢復仍不均衡,房地產市場有待進一步回暖,后期需要進一步挖掘居民消費、民間投資等經濟內生增長動能,減輕對基建投資的依賴。
信貸是經濟增長的領先指標,中長期信貸反映市場主體對未來經濟景氣度的預期,與股市中樞相吻合。
4月9日,宗良在2023恒昌高端財富論壇上解讀《恒昌2023上半年宏觀經濟展望及資產配置策略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時表示,資產配置方面,境內股債資產的預期回報或將好于境外市場,境內權益資產的盈虧比或將優于固收資產。A股大概率震蕩向上,結構性行情依然是未來的主要演繹方式,并前瞻性看好硬科技、新能源、創新醫療三大黃金賽道的投資機會。
《指引》顯示,從經濟層面看,國內疫后經濟復蘇對中國股市形成較強支撐。政策層面看,“穩增長”政策將繼續顯效、加碼,貨幣寬松環境將持續。市場層面看,經過2022年的市場大幅回調,A股整體估值水平回到了低位,具有較強的吸引力。預計2023年上半年A股或將進入震蕩上漲階段。
不可忽略的是,雖然中國經濟將全面進入疫后修復期,考慮到國際地緣政經關系依然復雜多變,全球經濟增長動能進一步減弱,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仍然較大,國內疫情“疤痕”效應存在,經濟回升基礎尚不牢固。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認為,表面上看,疫情不同于金融危機,似乎只要疫情過去,經濟就會很快恢復,實則不然,疫情可能會給社會留下長期的疤痕,很長時間難以平復。一是打擊樂觀精神和風險承受意愿,在民眾內心留下疤痕;二是人力資本因為失業期延長而受損;三是使得債務破壞資產負債表的平衡。這些顯然不是一兩年能夠得到修復,就像很深的疤痕不可能通過一兩年消除,因此消除疤痕效應是要持之以恒的。
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人民銀行開展的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傾向于“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3.2%,比上季增加0.5個百分點;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58.0%,比上季減少3.8個百分點;傾向于“更多投資”的居民占18.8%,比上季增加3.3個百分點。
雖然居民消費意愿、投資意愿在增強,儲蓄意愿在減弱,但3月住戶存款增加2.91萬億,在較高基數的情況下依舊同比多增2051億元。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居民超額儲蓄繼續積累,居民超額儲蓄較難大量釋放至消費、購房,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是導致居民對未來收入預期悲觀的根本性原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其影響,也因此居民超額儲蓄的釋放將是一個較為緩慢的過程,這將導致M2回落的進度和速度較此前預期的更慢。
“與我們交流的投資者普遍缺乏信心,投資者的一致預期(尤其是國內投資者)是2023年為弱復蘇之年?!比疸y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近日發表中國股票策略表示,市場未反映強勁復蘇態勢,約65%的MSCI中國成分股已公布2022年4季度業績(部分A股公司仍未公布),凈利潤同比下滑8%,約60%的公司低于市場預期。盡管2022年4季度業績不佳,但股價反應整體平淡,過去1個月MSCI中國的2023年市場預期僅微降1%。
自2023年春節以來,A股市場總體呈弱勢震蕩態勢,行業輪動加速。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認為,投資者的擔憂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經濟復蘇最快的階段可能已過,且調研顯示全國經濟復蘇節奏并不均勻;場外資金流入股市的節奏放緩。
更為重要的是,今年A股市場“快速輪動”加劇。華夏基金認為,由于缺乏趨勢性的主線,在存量博弈的市場環境下,各類主題和行業此起彼伏,熱點層出不窮,A股快速輪動的行情達到近10年極致,賺錢的難度也隨之大增。
市場輪動快的趨勢可能會延續2023年全年。4月11日,中國建投投資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投資發展報告(2023)》預計,今年A股市場波動可能會較大,2023年A股市場可能類似2022年,輪動較快,沒有持續占優的行業或者風格。
私募股權投資展望
2022年,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明顯加劇,A股震蕩調整,給私募股權市場帶來巨大挑戰。數據顯示,2022年,A股上市企業合計428家,較2021年同比減少18.32%,但在428家上市企業背后,VC/PE的滲透率為75.23%,較2021年增加5%左右。
據清科研究中心發布的《2022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VC/PE募資金額2.16萬億元,同比下降2.3%;投資數量10650起,同比下降13.6%;投資金額9077億元,同比下降36.2%;退出數量4365筆,同比下降3.7%。
“從整個大的環境來說,當前還處于低迷中復蘇的階段,并不特別樂觀,可投資的資產不是那么多。即使是近期股市中的‘科技?!?,也只是結構性的,絕對不會像過去有大牛市?!庇⒅Z天使基金創始合伙人李竹表示,2022年境內上市下滑了將近20%,境外上市下滑了將近一半。今年一季度美國的IPO數量和IPO募集額仍在大幅度下降,實際上美元流動性對中國企業的支持正在逐漸消失,2022年美元基金在中國的投資下滑了70%,未來無論是人民幣基金還是美元基金退出,都要以A股為主。另外,注冊制取代審批制后,賺錢的效率會下降,上市公司會越來越多,但并非所有股票都會漲。
“隨著中國放寬疫情限制措施,加上待投資資金有望蓄勢待發,私募股權投資預計將在2023年反彈”。畢馬威發布的《2023年資產管理和私募股權展望》顯示,由于投資者在短期內仍會保持謹慎,私募股權活動的復蘇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在2023年第二季度及以后,預計投資勢頭將強勁回歸。
“進入2023年,私募股權的估值要比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更具吸引力。不論是風險投資還是未上市成熟期投資,整個私募市場都是如此。此輪調整始于2022年初,上市股票大幅回調。此后,市場一直受到高通脹、高利率和高波動的困擾,而這種情況當今的許多投資者從未經歷過?!碧卦S金融分析師、私募投資聯席主管MichaelCarmen稱,縱觀早期、中期和成熟期未上市公司,相信生物科技、氣候科技以及其他行業的創新水平將有增無減。
雖然市場前景看似可觀,哪些領域更有機會?
“重點關注硬科技、新能源、創新醫療”?!吨敢凤@示,中國正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型,著力于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努力在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方面實現突破,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成為產業鏈供應鏈上的重要生力軍。以半導體、國防、數字經濟、“專精特新”等為代表的硬科技將獲得長足發展。在股市上升階段,成長股表現往往較優。中長期來看,“雙碳”目標遠景規劃下,儲能領域、綠電、新能源相關基礎設施等領域將成為真正的政策發力點。以光伏、風電、氫能、儲能、鋰電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市場發展向好,將獲得資本市場的持續青睞。同時,隨著宏觀層面和行業層面支持政策延續,新能源市場景氣度保持高位。
《指引》認為,當前人口結構老齡化和疫情后公眾對健康的關注度提升,將推動中國醫療需求持續增長。中國正處于“卡脖子”技術突破關鍵窗口期,展望未來,創新仍將是行業基本趨勢,包括創新醫藥、創新器械、創新生物制品以及創新服務商等在內的創新醫療是行業主要增長動力。尤其,近幾年,隨著國家政策扶持力度的進一步加大、自主創新意識的提升及研發投入增加等因素,創新藥越來越受市場關注。醫藥行業的專精特新以及國產化率較低的創新醫療器械相關企業也將有望迎來高增長,是未來的投資主線。與此同時,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斷完善,加速構建企業上市多樣化融資途徑,也將助推創新加速。
“我們認為中國將持續加大對本地半導體、先進機械和新技術企業的支持力度?!备贿_國際預計中國將更關注科技自立自強,并著重推動高端制造業發展。這將有助于提升中國企業在先進科技領域的全球競爭力,并有望加速數字化發展。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統計,2023年以來國內投資、上市和并購數據中,半導體及電子設備、生物技術/醫療健康等領域已穩居前列。以2月VC/PE市場投資案例數量為例,排名前三的行業分別是:生物技術/醫療健康、IT、半導體及電子設備,共計140起投資案例,占比56.5%,其中生物技術/醫療健康行業涉及案例數量為53起,半導體及電子設備39起。